導讀:即時零售的風,終于也刮到了家電行業。繼阿里之后,蘇寧易購抱上了美團的“大腿”來搶占新風口。而此舉,又是否是深陷泥潭的蘇寧易購破局翻盤的關鍵呢?
出品|網經社網絡零售部
作者|王雙雙
審稿|舒舒
一、借助美團 進軍即時零售
10月21日,蘇寧易購宣布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成為正式入駐美團平臺的首家家電3C品類大型連鎖品牌。蘇寧易購全國超600家門店目前已經完成美團入駐,覆蓋175個城市。
雙方表示,將繼續深化合作,計劃在2023年入駐門店超1000家。消費者登錄“美團”或“美團外賣”APP搜索“蘇寧易購”,即可下單購買手機、電腦、生活家電類產品,最快30分鐘送達。
蘇寧易購智能互聯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蘇寧易購還將持續與美團推進即時零售共建,探索空調、冰洗等大家電即時配送服務模式,在提供更多產品選擇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
今年3月,美團閃購官宣與小米合作,共計276城的3600余家小米之家門店入駐。今年9月,美團閃購亦與Apple授權專營店展開合作,覆蓋200多個城市超1110家門店。而這次,蘇寧易購的入駐,則很有可能成為大家電板塊的品類補充。這個布局方向也得到了蘇寧方面的證實,相關負責人表示,蘇寧易購充分發揮供應鏈優勢,美團閃購進一步豐富平臺供給,探索空調、冰洗等大家電即時配送服務模式。
顯然在雙方的謀劃中,美團為蘇寧提供數據、入口、配送等技術、流量支撐,蘇寧為美團閃購業務補充3C、家電等優質SKU,擴充即時零售的品類版圖。
二、曾遭受重創 抱緊阿里大腿
蘇寧易購成立于1990年,起家于空調經銷業務,當時,蘇寧易購和國美齊頭并進,然而國美在2010年摔了重重一跤,讓蘇寧易購抓住機會加快了擴張的進程。
2013年,蘇寧易購更名為蘇寧云商,正式向互聯網零售轉型。自此,蘇寧易購易購開啟了全面擴張的戰略。在零售領域,蘇寧易購先后收購了萬達百貨和家樂福中國,還進軍便利店行業啟動了蘇寧小店項目,并開展了對標盒馬鮮生的蘇鮮生精品超市。
除零售業務之外,蘇寧集團也在擴大產業,至今旗下有蘇寧易購、蘇寧物流、蘇寧金融、蘇寧科技、蘇寧置業、蘇寧文創、蘇寧體育、蘇寧投資八大產業板塊。
然而,當蘇寧易購正沉醉于自己的“商業帝國之夢”時,現實卻給了狠狠的一個巴掌。此后便一蹶不振,自建的商城每況愈下,這也代表著蘇寧在電商時代全面落敗。
2015年12月,蘇寧易購關停“滿座網”。2021年財報顯示,蘇寧易購關閉調整天天快遞小件業務、紅孩子線下店以及部分虧損的家電3C門店;蘇寧小店、LAOX被剝離出上市體系;收購的PPTV陷入虧損深淵;優化調整蘇寧易購主站、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的經營策略;加大坪效較低的店面、倉儲的降租、轉租、招商力度等。
到2015年,蘇寧和阿里簽署合作協議,阿里巴巴戰略投資蘇寧并成為第二大股東,而蘇寧則以140億元認購阿里新發行股票,這也宣布了蘇寧和張近東面對電商時代的“低頭”。
直到2021年7月,隨著一次“大換血”,由阿里提名的黃明端出任新一任董事長,蘇寧易購變身“阿里系”。蘇寧易購的董事會換屆時,股權結構顯示,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淘寶中國、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有限合伙),持有蘇寧易購的股權比例分別為20.35%、19.99%、16.96%、5.59%。由于“阿里系”在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的持股比例為30%,股權穿透后,“阿里系”持股已超過了創辦人張近東,成為蘇寧易購第一大股東。
三、身處逆境 能否翻盤?
8月15日,中城院要案中心發布關于供應商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的蘇寧易購破產清算申請,已經超過了法定審理期限,按照法律規定,法院無論是否受理,均應作出書面裁定。而法院沒有在期限內作出裁定,意味著蘇寧易購的破產清算風險不僅沒有解除,而且隨時可能啟動。
早在7月,蘇寧易購就曾經被傳出過“破產清算”。7月4日,網上有消息稱有供應商向法院申請蘇寧易購破產清算。7月6日凌晨,蘇寧易購發表聲明表示:“嚴正聲明,網傳“蘇寧易購破產清算”系謠言。蘇寧易購目前經營一切正常,業務企穩向好。
此外,據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蘇寧易購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27.41億元,同比減虧20.6%。2019年至今,蘇寧易購接連虧損。緊接著,5月5日,蘇寧易購停牌,簡稱將變為“ST易購”, 單日內的漲跌幅也被限制在了5%。
因為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值均為負值,且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因素, 6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對于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審計機構給出的理由包括:公司2021年度合并凈虧損為441.79億元,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為64.30億元;截至2021年年底,蘇寧易購的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為349.94 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41.62億元;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部分應付款項共約328.93億元已逾期未支付。
5月6日, ST易購(002024.SZ)復牌,開盤就跌停,下跌4.95%,至3.07元/股,總市值約285億元。而蘇寧在2015年巔峰時期,市值為1600億元。
除此之外,蘇寧易購在用戶體驗方面也存在問題。據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節平臺“電訴寶”(315.100EC.CN)顯示,2021年“蘇寧易購”共獲得18次消費評級,2次獲”謹慎下單”,12次獲”不建議下單”,2021年一年整體消費評級為“謹慎下單”。同時蘇寧易購還存在售后服務、退款問題、虛假促銷、退店保證金不退還、發貨問題、商品質量、發票問題、貨不對板、退換貨難、霸王條款、網絡售假等問題。
關于蘇寧與美團此次的合作,分析人士稱,對雙方而言,這是一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互利雙贏的創新嘗試。資本市場也在期待這“雙贏”能將蘇寧拖出泥淖,10月21日消息傳出后,蘇寧易購午后快速拉升,出現漲停,是蘇寧易購本月第二次漲停。
繼阿里之后,蘇寧易購有選擇抱上美團的“大腿”,目前一切都看似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蘇寧易購這幾年做的一些新的創新確實不少,但很多都不了了之。這也反映出企業在內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做出更多系統化的調整。因此,此次能否翻盤,還得看看落地之后的反響如何。